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动扩大服务供给、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消费体验,释放服务消费发展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今年开年以来,网络消费实现开门红、以旧换新带动商品消费平稳增长、春节档票房刷新影史纪录、春运跨区域流动人次超过90亿、清明假期国内出游1.26亿人次……消费市场亮点突出,服务消费活力十足,消费新场景不断拓展。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了首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今年提振消费的重点内容。《方案》的印发就是对上述重要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是推动全年消费向好发展的有力举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协同”的治理格局,坚持精准施策、系统推进,将促消费与惠民生有机统一,推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加快形成,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培育新兴业态激发消费活力。 近年来,新技术、新创意、新需求带动新的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消费场景跨界融合带来了新的增量消费需求。在四川成都,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创新打造“影视IP+文旅”融合模式,春节期间推出的《封神第二部》主题线路实现票房与旅游人次双增长,创造单日接待量同比增长37%的亮眼成绩。在满足广大群众品质化场景化的需求上下足“绣花功”,让消费潜能得以加速释放。着眼未来,要聚焦人民群众尚未被满足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尚待激发的潜在需求,促进高品质商品消费和以服务为载体的高品质精神文化消费更好地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强扩大内需的后劲和动力,进而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贡献更多力量。
智能科技驱动拓展消费场域。 数字化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利用智能科技重构人、货、场的关系,不仅可以拓展消费新场域,也能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更有吸引力的消费体验。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达到6116万台,同比增长19.3%,是全球最大的腕戴设备市场。在浙江杭州,依托数字经济优势,衍生出“滨次元”虚拟街区、“杭小忆”智能旅游服务平台等诸多数实融合的新消费业态和场景。运用智能科技推动消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持续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消费活力。当前,智能科技对于消费的驱动作用正不断被激发。着眼未来,要加快实现新型消费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良性互动,以新技术不断创新数字消费新场景,催生更多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消费品,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三者之间的正反馈循环,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消费体验,进一步激发有潜能的数字消费。
筑牢质量防线优化消费生态。 切实保护好消费者权益,是打造更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全面促进消费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持续加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在吉林,消协健全了消费维权集体诉讼制度;在湖北,消委会构建线上和解机制,减轻调处压力;在重庆,消委会联合市检察院建立6项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各地因地制宜拓展基层消费维权服务的方法路径,推动投诉便利化、信息透明化、处置快速化,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着眼未来,要持续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协作机制,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同时,发挥好平台企业在信任机制构建、交易保障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使消费者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完成服务消费。